想做一個好父母,隨時都可以開始/北捷殺人事件馬後炮


     

前陣子北捷殺人事件,也是那陣子的第一話題。沒有第一手資料,也只是根據新聞拼湊一些現象,只是好奇這個人、這個行為的背後成因。
電視上不專業的名嘴每個都說的口沫橫飛,但是除非經過深度訪談與專業衡鑑,我想沒有人能夠確定這個人到底是在哪一個部份出了問題,是器質因素還是原生家庭因素。超級好奇心,深深的吸引我想去探討犯罪心理學那塊…

據說,精神科醫師只確認現在的病因,並不會探討這個病因的形成因素,例如有人說連續殺人魔的杏仁核比較小,但是精神科醫生不會去探討杏仁核較小原因,是原來都是一樣大,是犯罪者的沒有發展;還是原來都是一樣大,是犯罪者的杏仁核因為缺少甚麼刺激而縮小?而諮商輔導系統也不會去研究身體器質因素,大部分都是探討原生家庭裡的關係。所以…現在-沒有答案。
其實就事件來說,家庭父母絕對是脫不了關係,因為他們的孩子很宅、在想甚麼、想做甚麼…,父母完全不了解,最簡單的假設就是親子關係疏離,或是父母不了解孩子。如果是這樣,那誰需要負責?
       因為孩子的行為絕對不是「突然」不一樣,孩子從小到大有沒有被關愛到、關愛的量是否足夠?孩子從小到大父母有認真溝通過、有認真了解過?父母跟孩子之間發生了甚麼事,讓親子之間如此疏離?
       其實許多父母都知道怎麼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、或是去了解孩子。但是在「知道」與「做到」之間又發生落差,才會讓家庭裡親子間的關係不如預期的發展。
在沒有答案之前,我想為人父母唯一能做的事情,就是多跟孩子聊天,盡量不要用負面的、否定式的口語跟孩子溝通,讓孩子「願意」跟父母說心裡話。另外,跟孩子有共同的興趣、有共同的語言,讓孩子願意把父母當朋友一樣。
說起來很簡單的事情,可有人一輩子都做不到。
少用負面溝通16招,像是批判、批評、挑剔、分析、訓斥、命令、指揮、恐嚇、諷刺、指桑罵槐、說教、給意見、打岔、岔開話題、轉移話題、轉移焦點等,父母都要盡量避免使用。
除了避免負面溝通外,也要找到親子間溝通的障礙,並且去除之。
孩子不會暫停長大一分鐘,等父母學會如何做一個好父母之後,再繼續長大,這是不可能的。想做

一個好父母,隨時都可以開始,現在開始永遠不晚。


祝福天下的父母親,都有愉快的親子關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~3q兒童創意親職中心

留言